2019-09-29
作者:于喜来(原创文章)
今天,中国奔跑的速度超过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,老祖宗留下的四大发明被新四大发明所刷新,网络科技一日千里,几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,世界,当你每闭上一次眼睛再睁开时,她都会距离你变远了一些,当她抛弃你的时候,连一声招呼都不打。这难道就是现实生活吗?年轻人恐慌,老年人唏嘘,儿童耳濡目染下总能说出过去十几岁的少年才能说出的话,让你目瞪口呆。
快,变,成为了时代的代名词,即使偏远的乡村也覆盖着科技变革的光芒。
过去的,那些令人怀念的慢生活,仿佛真的一去不复返了,一封家书要半个月或几个月才能收到,字里行间的话语里那份见字如面的温度特动人,余温久久绕梁三日。今天的微信让你瞬间互通声光电,千里之外如同眼前,没了由于慢时光带来的那份等待后得到释放的满足,没有了。家乡生产队用草包装着绿色国光苹果挨家挨户的分,果肉里的五米之外都能闻到的香甜也走丢了,各式各样嫁接的三扁四圆的大苹果物美价廉堆满了你家的冰箱,可没了那个味。田地里老瓜客死看死守的瓜窝棚也没了踪影,那用刀一碰就炸裂开的红壤西瓜也不知道钻到哪去了,这些,都以今天的速成和高产所替换,我们接受着供应过剩的满足却总感觉若有所失。
这些个情节反思过后,推到台前的就轮到传统企业到底怎么个活法,才能长治久安,青春万岁!
我想,首要前提还是你该干嘛干嘛。
每个人的资源禀赋都不同,每个企业的核心优势也各不雷同,你擅长干啥就干啥,这个擅长的就是你该干的主营业务。记得有个笑话,说同村的两个青年,一个很小就走出了大山,到外面闯世界干木工,最后拼搏了半生,赚到了一些钱,拿着这笔钱回到村里买地盖了别墅洋房,村子里绿树成荫,空气干净,河水微凉,说应该在知天命之年后享受人生了。而另一个青年40多年来一直没有离开村子,从种田放牧,到养殖专业户,再到今天的合作社,小日子红红火火,心态平和幸福指数高企。同样的两个青年,却最终殊途同归了,可是他们最初的出走和留在原地都是自己的选择,无所谓好坏。
尊重自己的内心,做最能体现自身价值的选择就是正确的决定。我们的国家一二三产业齐头并进,相关政策一个接着一个,无论你在哪,做什么,都会有美好的前程。只要你保持那份初心,那份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,历史都会给你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,所谓的时代节拍,快速的,甚至迭代的创新变革,都是水,是基础设施,在于你如何利用好这个平台为己所用,搭载这个平台大显身手,每个人都有接口,每个企业都有源代码。
那个出走半生做木工的青年追赶着城市的需求,联合了几个志同道合的同伴,每天夜以继日做家具,畚刨斧刨,木屑飞舞,然而市场需求太大,技术更新太快,手工木锯换成了电锯,人手越来越多,靠人情管理代际太长,成立了合伙企业,产品设计、营销和企业管理聘请了专业团队,手工作坊变成了流水线家具厂,产品在网购平台上直销到大江南北,出口到世界各地,赚得盆满钵满。留在村子里的青年将自留地种上了花卉和中药材,采用大数据种地宝科技检测种植,一切耕作链条都分秒不差毫厘不爽,上百亩土地根本无人值守,供给侧输出到大城市的超市工厂,价格和过剩的谷物相比,翻了三倍。专家把脉出点子,当地粮食富足,空间宽绰,大山是最好的牧场,又搞起了特色养殖,溜达鸡啊黑猪啊,原滋原味的放养,光照充足,肌腱丰美,各大肉食加工厂争相订购,一年到头几十万元不够赚,种植养殖都成了规模,带领乡邻搞起了合作社,一县一品规模化养殖成了品牌拳头产品,自己富了不说,带动了更多的人致富奔小康。
两个青年的选择,去大城市打工的和在家务农的,他们之间和大山内外的沟通的确最初靠写信实现,美好的记忆留在信纸那龙飞凤舞的话语里,后来是借助公共电话,一次通话急促的很,因为话费不菲,后来是移动电话,随时接打,再后来微信呼叫,立等可取,效率及时,信息量巨大,成就了业务灌溉了感情。所谓的传统企业,只是行业分工不同,面对市场供给的过剩和销售渠道的平铺,经营方略和管理手段成为任何一个企业的管理利器,传统的产业,我们追求的就是那个味,那个货真价实的朴素感,那个经久不退的本色品质,那个一个环节都不能省的坚持,我们俯下身子,从田间地头开始,用专业的手段和专业的团队,做好种子、栽培、播种、维护、收割这本色的天然工序,而后,市场就是产品的乐园,价格和收益也就水到渠成,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自卑于做的是传统产业?
而城里的青年后来回到乡村,是他历经岁月的磨砺,强烈的想寻找曾经的那种慢生活的幸福感,寻找记忆里的根,在回归的时候回归,与那个原本就没有离开乡村的青年红墙碧瓦做邻居,对酒当歌话当年。
传统产业本来就是国计民生的根本所在,是大有作为的美好天地,我们再次用科技与智慧的双臂拥抱传统产业,专心用心呵护传统产业,传统产业必将迎来又一个繁花似锦的春天!
【转载声明】转载本文章请注明原始出处和作者
上一篇:管理小议
下一篇:无